范文参考网
范文参考网 > 报告总结 > 调查研究 > 2012年调研报告范文精选之关于提高基层领导干部舆情应对能力
范文搜索

2012年调研报告范文精选之关于提高基层领导干部舆情应对能力

发布时间:2017-12-01 编辑整理:调研报告 来源:范文参考网 手机版

  本页是范文参考网最新发布的《2012年调研报告范文精选之关于提高基层领导干部舆情应对能力》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www.fwwang.cn]。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和发展关键期,同时也是问题凸显期和矛盾多发期,多发的社会矛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舆论关注,从而引发各类媒体的争相追逐。科学应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事关党委政府形象,事关社会稳定。舆情应对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舆情应对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其执政能力的高低。如何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是摆在广大基层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写作网县舆情应对现状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

  1、写作网县舆情的发展态势:一是舆情数量越来越多。据统计:2001年―2008年,全县群众信访、媒体与网络报道等各类舆情共1500多件,其中群众材夜思占舆情总数的60%。仅2009年以来,我写作网县各类舆情已突破1000件,网络舆情达40%以上。二是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以往舆情大多只涉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而现在的舆情已突破了过去那种简单的利益诉求,触及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无所不包,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的心理诉求。三是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过去的舆情反映仅在直接参与者和当事人之间流传,范文写作表现形式单一,传播范围窄,影响小。而现在,一旦出现热点舆情,便是各种诉求渠道多管其下,来信来访、纸质媒体、电子网络等铺天盖地,稍有疏忽,一夜之间便可全国闻名。

  2、写作网县舆情的主要分类:一是民生类。由于桃花江核电站、白竹洲水电站、桃马公路、经济开发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件增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操作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极易引起群众的关注与讨论,一旦操作不当或不公,阻工、群体集访、越级材夜思、网络发帖等蜂拥而至。今年9月,老秘网县某镇群众因挖沙船昼夜施工,一百多群众以影响其休息,并危及到部分河岸房屋的安全为由,打着横幅集访两次。另外,交通、就医就学、突发事故以及群众涉法涉诉个案等同样也是引起群众关注的重点。县城一小学因场地狭窄,学生众多,每个班有90多人上课,有人便以“如此拥挤的学校谁来管”为题在网上大肆炒作。据初步统计,诸如此类的民生类舆情占到了舆情总数的60%。范文参考网二是涉公类。社会转型背景下,人们对公权力运行、公益性事业和公职人员的言行,特别关注并喜欢炒作。一旦发生此类事件,往往出现“一边倒”的批判。去年大年三十,老秘网县某镇的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因交警没有及时赶到现场,导致事故双方不满,把矛头一致对准公安交警,在网上出现“桃江交警如此执法”的贴子。三是公共安全类。由于公共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自然备受人们关注。今年8月,一网民以“谁来救救这条河”为题,将泝溪河环境污染的大量照片晒到《红网》和天涯论坛,随即引发广大网民跟贴,虽然镇政府、县环保局进行了回复说明,但依然疑声不断。早几年出现的西瓜注射艾滋病病人血液和柑橘内含有钩虫的谣传,导致群众人心惶惶,大量西瓜和柑橘滞销。

  3、写作网县舆情应对成功经验。面对风起云涌的各类舆情,老秘网县的各级各部门在应对时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一是领导重视。各级各部门加大了对舆情应对知识的学习,把舆情应对知识纳入学习中心组的必学内容。2010年9月,县委举办第三期《桃江讲坛》,全县副科级以上党政干部集体学习了“怎样与媒体沟通”的知识,并举办了新闻发布演练会。学会运用网络平台应对舆情,开设了“县长热线”、“党风廉政舆情在线”、“荐贤直通车”等网络平台,直接与网民沟通。敢于直面应对舆情,出现各种舆情时,领导干部不是畏畏缩缩,而是能在第一时间出现,正视舆情。二是部门之间联系紧密。在出现舆情时,各相关部门均能与县委宣传部联系,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与之形成统一的整体,明确专门的发言人,统一回复口径,用同一种声音说话,减少了应对的无序和杂音。三是与媒体的关系融洽。大部分单位能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发挥了媒体的正面引导,推动工作的功能。主动邀请省、市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互动关系。今年9月8日下午,狮子山小学和桥头河学校几十名学生突发疾病,到9月13日,发病学生达到200多人。事件出现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县委书记黄进良同志迅速作出指示,并成立以汤瑞祥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了治疗预防措施,教育、卫生、药监等部门紧密配合,组织专家会诊,及时查清病因,拿出治疗方案。县委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主动应对舆情,及时在桃江电视台、桃江公众信息网公布疾病诊治情况及防治处置措施,县教育局向学生家长发布《告学生家长公开信》。到9月30日,思想汇报专题患病学生已全部病愈出院。该事件的处理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媒体负面炒作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促进了事件的成功处置,树立了党委政府公开透明、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二、当前基层领导干部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写作网县各级各部门在应对舆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有部分领导干部在舆情应对时存在认识不够、方法不当、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存在四种错误思想:一是“封堵”思想。出现比较大的舆情特别是负面舆情的时候,我们有的基层领导干部往往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坚守“家丑不可外扬”的古训,对人民群众和各类媒体进行封堵,实行“一概不许公开,一律不准采访”的蛮横办法,拒群众与媒体于事外。或者是对媒体摆起“鸿门宴”,拿出“封口费”,以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无论何种方式,许多事情不仅没有湮灭于“封口费”和“封口酒”里,范文TOP100相反事情越封越散,越堵越大,最终见诸于网络,刊发于报端。今年7月,老秘网县某镇一企业因排放污水,省内某媒体两记者接到举报后进行采访,当地的分管领导不是责令整改,却是“出谋划策”要企业拿出了“封口费”,报纸虽然没刊登,但讨要“封口费”的人却是接踵而至。二是“躲逃”思想。有的领导干部在出现大的舆情时候,特别是媒体进行采访报道的时候,信奉“少说为佳,不说为妙”。对群众和媒体采取能躲则躲,能拖则拖的办法。虽然躲避了一时责任,但把事情拖大了,也拖坏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前年,某镇两名学生被火车轧死后,某个省级媒体对分管的领导进行采访时,这一分管领导躲进厕所与记者捉迷藏,记者们则玩起了“围堵门”,最终成为了人们的笑料。三是“敷衍”思想。不管是正面宣传,还是负面的报道,对于舆情,有的领导干部采用敷衍塞责的办法,态度上漫不经心,话语上模棱两可,偶有回应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三言两语,闪烁其词。即使采取了一些调查和应对措施,但也失之于慢。四是“欺瞒”思想。对于辖区内和单位上发生的负面事件或责任事故,有的领导干部抱着侥幸心理,对媒体不敢讲真话、实话,心想蒙骗过关,求得所谓的“稳定”,殊不知,一旦事实真相曝光,反而给工作造成更大的被动,成为舆情关注的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自然很多,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部分基层领导工作上的不扎实导致舆情应对的被动。一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实心服务不多。对于群众的所想所思、所盼所愿、所急所求,重视关注不够,作风飘浮,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甚少。另一方面,个别领导干部缺乏基本素养,语言行为不检点。有的经常酒馆进、舞厅出,出口成“脏”。有的由于平时学习不够,政策不平低,应对媒体时在言语上缺少沟通技巧,笨嘴拙舌,甚至被人抓住话柄。郑州市规划局一副局长在应对媒体时慌不择言,“你是为党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就被媒体抓住在网上大肆炒作。

  第二、群众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形成舆情的不断增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要求参与民主政治、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日渐增强,加上诉求渠道的日益增多,特别是新兴媒体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因其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力和独特的互动性,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捧并积极参与其中,诉求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自身的利益,更多的是对社会的关注,从而增加了各类舆情的涌现.

  第三、社会矛盾复杂容易激发舆情事件的放大。社会发展过程中,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收入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沉淀了许多社会矛盾,公众对公权力出现不信任感,对社会公正缺乏信心。一些公众热衷于炒作社会阴暗面,对伦理道德丧失、官员行为失当等个案分外在意,不依不饶。这些负面情绪日益积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心态的放大效应,很小的一个事件都容易引发民众的情感共振。人们拿着放大镜的心态剖析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当他们发现事情似乎按照他们所担忧的方向发展时,便以极端的方式爆发,从而制造一个又一个吸引眼球的热点舆情事件。

  第四、个别媒体的炒作报道推动舆情的随意性。当前,媒体之间竞争非常激烈,都想挖得独家新闻,制造轰动效应,抢第一时间发稿,以获得高收视率,高发行量,高点击率,以求得大量的广告投放。此时,新闻核实只是走过场,并且往往没有时间进行核实,结果不严肃的消息、不准确的新闻增多。有的媒体甚至不惜捕风捉影、不计社会后果,制造所谓的“新闻”。如陕西的“华南虎事件”。另外,个别媒体记者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以挖掘“负面新闻”为主营,抓住单位领导求稳怕乱思想,大肆收取“封口费”。去年11月8日,省内一媒体记者到我写作网县某县属中学采访时,发现有违规行为,便以“曝光”相要挟,收取所谓的“新闻宣传费”,被县委宣传部发现和及时制止。

    三、全面提高基层领导干部舆情应对水平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是基础。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当前舆情应对工作的复杂性。目前,人们的舆情表达不仅仅通过新闻媒体和信访等传统渠道,更多的借助网络。互联网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由于它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得人们舆情表达更直接、涉及的内容更广泛,传播速度更快捷。同时由于它的隐匿性,使得各种新闻鱼龙混杂,真假莫辨。这些都使得舆情应对工作显得特别复杂。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舆情应对不当的危害性。我们在应对各种舆情中,如消极被动,反应迟缓,处理不当,有可能引发民众不满情绪,扩大社会矛盾,甚至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如果这些不良舆情被境内外敌对势力所利用,将直接破坏我们良好的政治经济生活秩序,甚至诱发大的动乱,如新疆乌鲁木齐发生的严重打砸抢事件,给各级领导在舆情应对方面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

  2、制度建设是关键。一是抓好舆情应对的队伍建设。要建立舆情应对的骨干队伍。选拔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文字功底强、熟悉新闻媒体工作的干部,负责各种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监控,并在各种网络热点事件出现时,负责网上发帖、跟帖、回复和撰写发表网评文章等,及时开展正面引导。要加强领导干部舆情应对知识培训,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开设舆情应对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定期对全县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应对舆情的能力。聘请舆情应对专家担任县委、县政府的媒体危机公关顾问。在发生突发事件、出现舆论危机时,为事件的应对处置提供建议意见,以减少舆情应对时不必要的失误。二是加强舆论平台建设。要建立和完善好主流舆论平台,认真办好县电视台、《桃江通讯》和桃江公众信息网等主流媒体,通过电视台、报纸、写作网、论坛等渠道,及时发布正面信息,使政府在舆论场中占有主动权和话语权。三是建立新闻发布机制。明确县委、县政府新闻发言人,针对我老秘网县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阶段性成果和显著成就,涉及民生等重大问题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并需要正面回答的热点问题以及突发事件等方面内容,适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联系。四是制定舆情应对应急预案。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重大舆情事件,制定详细的舆情应急预案,从媒体应对、事件处理等方面作出规定,并组织专门的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演练。五是建立舆情考核机制。要把各单位舆情应对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内容,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实行量化考核。


  3、把握原则是保证。正确应对各类舆情,关键还是要提高领导干部舆情应对的能力,要在应对舆情时遵循五大原则。一是第一时间原则。就是在重大舆情出现后,要迅速核清事实,要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不能等有了最终结果再反馈,要先说事实,慎说原因,要边处理边报道,不断跟进发布,抢占舆论先机,做到“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二是公开透明原则。流言始于封锁,谎言止于公开。最大程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能达到释疑解惑、消除误解和矛盾的效果。遮遮掩掩,隐瞒欺骗,可能带来难以控制舆情审判。三是坦诚原则。在说明情况时要有诚意,必要时致以歉意,不回避问题和错误,敢于负责任,特别是能正确面对和回应负面的报道和谣言,不说谎。陕西“华南虎事件”就是因为情况未核实,就仓促发布了虚假的消息,即使事后发现了问题,却缺乏坦诚的态度,不愿更正,企图硬扛到底,其结果是有关人员被撤职和解除公职。四是口径一致原则。在面对媒体和公众时,应由新闻发言人或指定的发言人统一对外表态,做到“用一个声音说话”,表态要做到事先准备充足,力求科学严谨,避免互相矛盾,确保形成有效的对外沟通渠道。其他人员应该回避擅自对媒体和公众乱表态。五是留有余地原则。在面对媒体和公众时,话不要说得绝对,要留有余地。不能过度承诺。尽量不要首先就让一把手出来面对媒体,否则会有陷入舆论被动的危险。

  4、信守宗旨是根本。真正做好舆情应对,最根本还是要从源头减少舆情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切实履行“执政为民”的理念,认认真真干好本职工作,注重收集民意,扎扎实实为民办事。另一方面要在政务上做到公开、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公平、公正,自觉接受媒体和公众的监督。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涉及到应对、媒体、群众、出现、领导干部、社会、事件、公众等范文相关内容,觉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范文网参考手机移动版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范文参考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范文参考网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TOP100范文
范文参考网
欢迎联系我们,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cw.cn#live.cn (注#改为@) QQ:970873901
范文参考网 | WAP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投稿指南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Copyright fw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