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参考网
范文参考网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 新课标历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六篇汇总
范文搜索

新课标历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六篇汇总

发布时间:2022-08-05 编辑整理:范文参考网 来源:心得体会 手机版

  本页是范文参考网最新发布的《新课标历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六篇汇总》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范文参考网。

历史新课改,使我深深的感悟到:一切尽在参与,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若为学习也,成败皆可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标历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六篇汇总,供大家参考。

篇一:历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

新课改在我县如火如荼的开展五六年了,许多观念让我耳目一新,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业务水平获得了很大发展。在享受课改带来成功体验的同时,我对课改的认识也在逐步清晰,深入。在课改中我心中颇多感慨,也颇受启发,我的教学思想已受到了极大的触动,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一、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

教师从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如何更好的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呢?

1、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真心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充分的思考、探究、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不能让自主学习流于形式。那种担心自主学习占用过多时间,会影响教学进步,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总结是错误的。因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会提高自我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学习的效果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要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效的进行,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同时,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速度,具有进行合作学习的价值。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有困难的任务课进行合作学习,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通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想互配合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容易使学习任务更好的完成。如果学习的任务比较简单,或者学习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就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二、新课程改中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1、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比如历史文物仿制活动一课要求学生搜集历史文物图片,实物或仿古文物,动手制作仿古文物,可小组合作共同制作,互相探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2、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转变,学生学得主动了,变得大胆了。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学生跟着教师转的被动局面,学生学得主动而灵活,由过去的苦学变成乐学。由过去的课堂上不愿发言到抢着发言。

3、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没有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已从过去的注重老师教,转到了注重学生学。师生互动、入党志愿书学生间的互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旋律。教学中我经常会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热情高涨,使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事。

4、建立了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新的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中师生关系开始变得民主、和谐、平等。在这种关系中,师爱的作用是伟大的。爱是无声的语言,爱是最美的教育。随堂潜入课,润心细无声。教学中我尽量使用鼓励性、发展性、启发性的语言,与学生们平等对话。用真情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促进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

三、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中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做好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在课前、课中要做大量工作:

1、要精心背课、背学生。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充满生机。要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准备,也要想好不可预测的应对方法。

2、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范文参考网TOP100范文排行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面对学生有别于他人的探究方式,我们要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的层次的学习。

3、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枯燥、遥远的历史。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④注意学科间的结合,尤其是文史不分家,正确运用诗词、俗语、典故、成语等进行教学。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⑤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工作总结范文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系统等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以上只是我自己在实践课改上的一些浮浅认识。在课改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我会经历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的过程,范文参考网但是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目标在前方,我在路上”,我将会继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

篇二:历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印发出版,变化很大,在认真阅读学习了新课标后,我有如下体会。

首先在课程目标方面,以前重点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现在提出了要围绕历史的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历史核心素养近些年来提得越来越多,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其实一直以来也是中考历史着重考察的内容,现在将这部分内容明确体现在了课程标准当中。新课标也对核心素养需要学习到什么地步做出了明确要求,这使得教师可以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历史课程正是要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就是接下来教学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其次在课程内容方面,将历史课程内容分成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共七个板块。

新增了一个板块:跨学科主题学习。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其实也有提到一些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观点,而今年的新课标直接明确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跨学科,另一个是主题学习。跨学科可以使学生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主题学习其实这些年也有所涉及,围绕着学习主题,让学生开展相关探讨等等,这两者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要求,教学生之前,首先自己要先学习。

新课标前六个板块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每个板块都包括了内容描述、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四方面的内容。增加了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这无疑增强了新课标的指导性,解决教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加强了教法和学法指导。而板块后的教学提示强调了项目学习,项目学习其实就是以前经常所说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规划方案、解决问题、评价反思。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可以加强学生的搜集资料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在探究过程中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的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作为新教师的我不仅需要尽快更新观念,还需要迅速提高专业水平。通过在教学中持续不断地渗透核心素养,在日常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范文写作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

篇三:历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课程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归结起来,就是要通过历史课程的开展,了解学生的生存现状,提高他们的生存智慧,帮助他们更好地探索未来。基于此,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应准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课程基本理念,认真组织教学活动,让每一次教学行为都能获得最佳的效果。然而,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与课程改革理念不一致的地方,本文对此略作盘点与分析,以求教于同行。

一、关于历史学科特点的认识误区与对策

对一门学科进行准确、全面的认识是开展这门学科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对一门学科进行认识,除了要明确该学科的学习目标、内容和要求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特点。只有通过对学科特点的分析把握,才能更好地总结出学科教与学的规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广大教师虽有一些认识,但认识仍是不充分的,甚至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第一,对“历史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这一学科特点的认识不充分。很多教师认识到历史学科的主观性,但在教学中却只关注它的客观性,而跳不出教材的内容框架进行教学。心得体会第二,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彰显“历史学科具有探究推理性”这一基本特点。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但很多教师仅仅只是要求学生重视听课、记忆、做笔记、练习等环节。第三,历史结论的丰富性在教学活动中难以得到彰显。历史学科这一特点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对结论的讨论应该是灵活的而不是死板的,提供的教学史料应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

对历史学科的认识误区,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教师没有认识到历史学科的主客观统一性。历史学科的主客观统一性决定了历史课堂必须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历史课堂教学也能做到主客观的统一。从教师层面上来说,教师应在遵循历史客观性的基础上,在课堂上通过激发学生的主观想象力,让学生开展合理的假设,并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探究,让学生进入具体的历史情境之中。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历史人物或事件是如何影响现代社会的,使学生形成与自己实际年龄相符的历史发展观,对历史问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个人的历史思维。从学生层面上来说,如果学习历史还停留在死记硬背上,那么将无法认识到历史的真谛,也无法激起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能对历史问题进行解释,并能从中获得对现实选择有参考借鉴作用的知识。思想汇报范文凡此种种,均离不开师生们在历史课堂上的主动探究。

二、关于历史教材使用的认识误区与对策

新课改中所使用的初中历史教材,创新构建了符合初中生素质能力培养需要的知识体系,代表着一种创新的理念和实践方法。但在很多教师的理念中,传统教材观还根深蒂固,他们在教学中基本上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具体体现在:将教材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学的知识点完全由课本来确定;教材重点就是教学重点;学生只学习课本知识;如果没有教材,教师就不懂教什么、如何教;教师传导给学生的历史都是教科书中的定论、共识内容;等等。传统的“教教材”观念之所以未能扭转,究其根源还在于教师对历史学科特点的认识不到位。

要扭转传统的“教教材”的观念,需要更加理性地审视历史教材。教师在这过程中必须做到认真品味历史教材和灵活运用历史教材。做到认真品味历史教材,就要充分认识到历史教材中的史实带有选择性。史家、编写者在专著、课本上呈现的是一种选择,这并不意味着历史是相对的、骗人的,选择的东西只是事实的一部分。因而,教师在利用教材时要特别注意挖掘教材文本中所隐藏的资源。历史教材的选择性也正是历史学科的魅力所在,它能为学生通过教材去挖掘历史资源创造很多可能。所谓灵活运用历史教材,就是通过“还原、范文集锦整合、开发、挖掘”的方式对教材内容加以灵活运用。“还原”即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解难度较大的历史概念或现象,使用适当的视觉材料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提供历史数据或历史遗址遗迹遗物照片等;“整合”即运用多种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和开发,从而完善和拓展历史教学内容体系;“开发”即加强学科间资源的交叉,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如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地理知识,能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知识;“挖掘”即充分挖掘教材含蕴,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关于历史课程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认识误区与对策

本次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要以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来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用民主化思路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在教学模式上,强调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然而,在现实中,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学模式还很难彻底地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传统课程观与固化的教学模式还根深蒂固。入党申请书具体表现在:习惯于将课程等同于学科,学科就是知识;教学就是用简单说教的方式机械地传递知识的过程;畸形的口号式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充斥着历史课堂;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接受学习是学生生存的基本途径;学生学习历史通常就是做笔记、强化记忆,忽视了学生应该通过探索、发现和研究来获得历史知识。传统的课程观实质上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用说学生的参与和自主探究学习,这是由教师缺乏新课程理念造成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必须正确认识到课程改革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的新变化,要能全面把握课程理念的各个要素,促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首先,要准确地定位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传统意义上,教师被视为课堂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是居高临下的“神仙”。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使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具体地说,在新课程中,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课堂的组织者与促进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神仙”转化为平等的合作者。

其次,要突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应被视为教学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再次,要把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作为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获得积极而有价值的学习经验,这能为学生日后的发展与成长提供帮助。范文参考网因而,要把理解历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所谓历史理解,是指能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合理建构自我认知,把握信息蕴含的意义。例如讲解“民主是什么?”时,可从以下教学思路进行历史理解教学:

1、下定义:民主是一种政府组织形式。

2、解释:民主政府是如何运转的?

3、比较:将民主政府与专制(集权)政府进行比较。

4、下结论:对民主政府与专制政府之间的差异做总结。

5、应用:将民主概念运用到某政府中,分析该政府的优点。

6、总结:根据数据、信息概括民主政府的特点。

7、拓展:用学生身边的例子,拓展民主概念。

最后,要把历史课程当成是一门生成性课程,要从动态的视角来看历史课程。对于作为生成性课程,历史课程的开发与教学要突破对专家学者权威的依赖,要重视学生与学习环境、课程教师、学习伙伴之间的互动。教师和学生都应被视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他们既是课程的传递者与吸收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建构者与创造者。

四、关于历史教学方法改革的认识误区与对策

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就如何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其指出:历史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拓宽教学活动的途径,充分开展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让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心得体会范文锦集鼓励教师多开展诸如历史辩论会、故事会、讲座、社会调查、参观采访等形式的课内外活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愈发显得重要,甚至在一些学校直接规定了在课堂上要留出多少时间安排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的确能有效地提升历史教学效率,但是,当前许多历史课堂上学生活动形式化、表象化的现象突出,即活动的组织开展缺乏正确的目标引领(如果有,也仅是以知识点识记为目标),这显然有悖于活动开展要有助于推动学生发展、经验获得这一初衷。

要在历史课堂中有效开展学生活动,就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开展的学生活动,必须有利于全面落实教学目标,而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将活动的内容、形式都紧扣历史课程的三大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进行活动设计才能达到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二是在历史课堂上,活动要紧紧地围绕拓展学生思维去进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从而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认识。历史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要呈现出特定情境中的历史细节,营造恰当的历史感,从而让学生更客观地从历史情境中去看待与评价历史;活动中史料的提供要生动有趣,范文大全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结论的形成要建立在史料研究的基础上,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要求,纠正课改认识中的误区,制定出有助于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措施,努力使课程改革的实施不再出现偏差,从而推进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

篇四:历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

一、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范文网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活动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范文网站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在注重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宜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二、对教学教学方法和理念的认识

由“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5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心得体会范文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课改之后,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

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的历史意义”“对……的评价”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许多的学习与探究的内容和活动课,这些内容不注重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要达到理想的目的,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工夫了。

由“专业课”向“综合课”转变。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范文参考网手机版要求能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育也必须向这个趋势转变。作为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寻求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点,突破学科的封闭,使个学科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内容的分角色抢演,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分依赖教师和教科书,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克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端。特别要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学生自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范文参考网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现实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和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在未来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变化,师生之间应形成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要让学生敢于提问题,敢于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自觉愿意学历史,真正做到学生心灵开放,个性张扬,开发他们的创造力。作为未来的教师,我觉得肩负重任,要深刻贯彻新课改理念,并尽量应用到以后的教学活动当中去。

篇五:历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自2022年4月21日正式发布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是初中历史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考试评价和教学研究遵循的重要依据,必将引导和推动新一轮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老课标”)相比,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强化了历史课程的育人导向

新课标强调了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

二、明确了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历史课程目标从老课标“三维目标”发展到新课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反映了新时代新的课程理念。新课标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表述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要素,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思路保持一致,有利于加强初、高中学段的衔接,更好地体现学习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三、精选和优化了课程内容

新课标强调了历史课程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为指导,按照历史时序,展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将历史课程内容分成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共七个板块。新增了“历史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将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融为一体,值得关注。

课程内容中的前六个板块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每个板块都包括了内容描述、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四方面的内容。值得强调的是,新课标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以此来加强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在总课时中专门规划出10%的课时,设计若干活动,将分散的知识整合,借助不同课程所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新增了学业质量板块

这一板块包含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两部分内容。新课标将7-9年级作为一个学段,研制了相应的学业质量标准,从“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事”“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三个方面来整体把握学业质量的评价,可以引导教师更好的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进行更加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

五、课程实施的要求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

在教学建议中,新课标特别强调了课程实施中要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评价中,强调了“教—学—评”一致性。同时,特别强调了“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弥补了老课标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缺失。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命题工作的重视,与近期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精神高度一致。

新课标特别增加了“教师研究和教师培训”的要求。从培训内容到培训实施都给予了详细的阐述,旨在强调提升教师培训的质量,让教师乐于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以提升教学能力,解决教师“怎么教”的问题。同时,新课标还从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两个方面明确了教学研究的方向,目的是不断促进教师个性化、精准化的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篇六:历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

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第一:语言关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师为主体了。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这一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

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第四:情感关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

最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多听课,多评课,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学科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

总之,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

【新课标历史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六篇汇总】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全部内容,讲的是关于学生、学习、历史、教学、教师、课程、历史课、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范文参考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范文参考网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TOP100范文
范文参考网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搜集整理,如有侵权或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范文参考网 | WAP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投稿指南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fw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